Google Translate

2012年10月24日 星期三

現金不是皇帝 現金流才是


【明報專訊】從9月13日聯儲局宣布QE3以來,美國整體的巿場只可用「區間波動」來形容,不僅談不上上升,科技板塊甚至下跌了3%至4%。但香港市場方面,恒指期內卻上升了大約7%至8%。我們負責印度基金的同事也宣布,基金資產剛衝破20億美元大關,看來部分資金是來了亞洲。
財政懸崖 大選後才獲正視
另外,在期貨期權合約方面,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說旗下於CME Group(即以前的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內投機性的標普期貨期權合約從9月的負10,896張大輻飈升至正18,346張合約,雖不至可說是資產分配有所調動,但明顯地資金部署是有所改變。
但改變還改變,美國巿場偏偏就是沒有顯著上升的迹象。除了美國整體的經濟動力還在掙扎當中,我想其中一個原因是美國巿場還是擔心最近美國總統大選常掛在口邊的財政懸崖(Fiscal Cliff)的問題。財政懸崖是說美國將於年底面臨一連串從布殊總統上任以來實施的一些稅務寬鬆即將到期的問題,另外,一些削減開支的措施也正式於2013年度開始。巿場一般認為在這兩個問題得雙重影響下,美國經濟有可能再陷入衰退,情况非常危急。但由於新政府即將上場,相信起碼要到11月6日美國總統大選結束後才正視這個嚴重的問題。
美國政府長期入不敷支,一直以來解決財赤的主要方法就是舉債。長期舉債再加上自從2008年以來的低經濟增長,把債台高築的問題愈演愈烈。最近與一位外籍朋友交談,他打趣地說美國近年的兩位總統——小布殊和奧巴馬,都有着一樣厲害的舉債能力。小布殊在兩屆任期內一共舉債4萬多億美元。奧巴馬更是青出於藍,在一屆任期內已經舉債達6萬多億美元。
風險管理比回報重要
全球利息持續低迷不無道理,也正正反映巿場潛在的風險。許多人都不了解我們從事私人銀行資產管理的工作,誤以為我們唯一的任務就是賺取回報。這其實是以偏概全。
資產管理要做得好,最終最重要還是風險管理。管理風險的意思就是首先要辨認風險,如果連辨認也做不來,那就不要幫人管錢了。辨認之後就是去評估風險,直接一句就是問:你現在承擔的風險,你輸得起嗎?懂得領略風險並非代表投資方面就會超保守,相反,它會帶領我們作出更謹慎的決定。就正如在現今的低息環境下,現金不是皇帝,現金流才是。因此所有能根據適量風險來產生現金流的的高質素的投資工具,投資者都應該考慮。資產多了之後,風險管理往往比回報重要。
(本文為筆者個人觀點,可能與摩根大通及其附屬機構其他僱員的觀點有所不同)
摩根大通私人財富管理香港市場主 管彭順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