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Translate

2013年5月28日 星期二

一煲即溶假花膠食到生癌

【記者陳淑珍、李子輝報道】滋陰補身的花膠,深得女士鍾愛,惟市面充斥假花膠,市民隨時中招。現時市面有許多攤檔出售花膠,標榜價廉物美,本報記者將三款平價花膠,交予食物專家檢驗,發現均欠缺魚肚應有的肌肉組織,狀似橡膠,其中一款經香港中文大學食品研究中心化驗後,更檢測不到任何魚類的脫氧核糖核酸(DNA),另一專家認為此樣本不是花膠,甚至連海產類生物也不是。業界指不少平價花膠是由細小魚肚混合天拿水和木膠粉等化學品製成,食用這些假花膠補身不成,更隨時可致癌,建議市民便宜莫貪。
方麗影為三個花膠樣本作酸鹼值測試,發現「越南花膠」和「巴西花膠」偏鹼性。
浸泡一日後的「巴西花膠」發得似豬皮,水變得非常渾濁和油膩。
盧先生購買了三百五十元一斤的花膠,拿來煲湯一小時後,驚見花膠全溶於水中。
店員游說記者買較貴價花膠,否則「屋企人會鬧」。
關海山不排除盧先生買的花膠非為真花膠,甚至並非海產類。
真假花膠比較

「一打開個煲蓋,啲花膠溶晒,食咗都唔知有冇害!」盧先生早前於大埔富善街市臨時攤檔購買每斤三百五十元的花膠,並用來煲湯,豈料只煲一小時,花膠就完全溶化。盧曾返回有關攤檔追討,惟已不見攤檔蹤影,他擔心花膠質量,遂交予本報跟進。

數十元一斤招徠

近年市面湧現平價花膠,價錢由每斤數十至逾百元不等,以花膠粒、花膠頭、特價花膠片之名出售。記者於上環的海味店以七十八元,購買一斤「越南花膠粒」;又在旺角彌敦道一藥房,以八十八元購買一斤聲稱來自巴西、已包裝好的花膠,連同盧的花膠,一併交予香港專業教育學院食物及營養科學課程主任方麗影檢測。「三個樣本好大機會係假貨!」方透過酸鹼值測試機,驗出「越南花膠」和「巴西花膠」含微鹼性,而盧購買的花膠屬中性。方指出,若花膠為仿製品,通常會浸鹼水以改變蛋白質結構,令質地變得鬆軟有彈性,提高仿真度。

浸一日油勁腥

三個樣本經冷水浸泡一日後,外形變得「不尋常」。「越南花膠」和「巴西花膠」變得既散又軟身,脹大約四倍,外形似霉爛豬皮,表面凹凸不平,有濃烈的油膉味和刺鼻的腥味,浸泡的水變得渾濁和浮出油漬;盧的花膠雖然質地仍然堅韌,卻像魷魚般「攣成一舊」,發出濃烈腥味。

「『越南花膠』和『巴西花膠』好大機會係經油炸過嘅大魚魚皮,所以好油膩,真花膠表面光滑完整,唔會好似呢兩個咁一忽厚、一忽薄。」方麗影手執盧的花膠,同樣搖頭道:「好大腥味!呢個雖有肌肉組織,但過分堅韌!」她憑初步檢測,斷定三樣本均非花膠。

本報記者另將「巴西花膠」(樣本一)及盧的花膠(樣本二)交香港中文大學食品研究中心測試,發現盧的花膠檢測不到任何DNA。該中心主任關海山解釋,盧的花膠可能曾接受破壞性強的加工程序,令DNA完全受損,但不排除此樣本可能不屬花膠,或非海產類生物。至於「巴西花膠」,經過DNA序列分析和比對海味數據庫後,發現與類似鯰魚類幾乎完全相同。鯰魚類種繁多,不少為普通食用淡水魚,但方麗影不排除該樣本為鯰魚類魚的魚皮,非用以製成花膠的魚肚。

記者當日在購買花膠時,曾向店員追問花膠真偽時,其中一店員說:「呢啲係內地人貪平先買,自己食就唔好買呢啲,買返去會畀(屋企)人鬧!」兩店員均建議記者,若自用應購買貴價貨。店員的言行,令人懷疑他們可能早已知道平價花膠質量有問題,甚至是假貨。

消費者委員會發言人指,花膠屬較多人投訴的海味類別,由去年至今年四月,共收到七十宗有關花膠的投訴,當中五宗懷疑買到假貨,聲稱花膠如橡皮筋般堅韌,或煲湯後變成漿糊狀。香港海關發言人回覆,由去年至今年四月,共接獲五十七宗涉及懷疑假花膠投訴,四十二宗已完成調查,並未發現有違反《商品說明條例》,餘下十五宗仍在調查中。根據《商品說明條例》,出售或供應附有虛假商品說明的貨品,一經定罪,最高可判罰款五十萬元及監禁五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